下顎削骨手術- 戰勝國字臉

國字臉(或本壘板)是人類常見的顏面表徵。特色是臉部看起來方方的、腮幫子鼓鼓的、下巴短短平平的,就像樂高娃娃一樣。

 
雖然蠻可愛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種臉,國字臉不是疾病,但其對美觀的影響常令人感到困擾。因此改善國字臉也是正顎外科醫師的熱門治療項目。

國字臉不是疾病,但其對美觀的影響常令人感到困擾。因此改善國字臉也是正顎外科醫師的熱門治療項目。

 
造成國字臉的原因很多,可能是(1)單純咀嚼肌過度發育(2)顎骨垂直高度發育異常(通常合併咬合異常)(3)單純下顎骨過度發育,或上述1、2、3點合併發生。
 
不同的形成原因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單純咀嚼肌過度發育所造成的國字臉可以利用注射肉毒桿菌素來改變肌肉體積與外型。由於顎骨垂直高度發育異常合併咬合不正引起的國字臉則必須採用正顎手術與齒列矯正來改善上下顎骨與牙齒的排列。而單純下顎骨過度發育導致的國字臉,才適合以削骨手術來改善。
 

下顎削骨手術,顧名思義,就是切除下顎骨過度發育的部分(通常是下顎骨角與下顎骨下緣)。

骨頭的切除量依據每個人的需求而有不同。但原則是重新塑造理想的下顎骨角角度以符合美觀(約呈120度),且重新建立下顎平面角(約呈30度),改善下臉部過短的視覺效果。

下顎削骨手術的傷口可以藏在耳後或是口腔內。因為口腔內傷口隱密性高,所以是現在較流行的手術方式。但口腔內傷口也有其缺點,其一是手術視野非常小,因此若醫師不熟悉解剖構造,則容易發生併發症,如:下顎骨折、下顎兩側不對稱或下顎凹陷等問題。其二是口腔內傷口會暫時導致口腔功能受損,但口腔內傷口癒合能力較身體其他組織來的快速,因此只會短暫的造成生活不便。
 
骨骼切除也有許多不同的技術。一般人較熟知的是V臉手術(V-Line osteotomy)、窄臉手術(splitting osteotomy)、下顎骨角切除(mandibular angle reduction)。
在此我不一一詳述各種手術方式差異,而是要告訴大家一個e觀念。各種手術方式會被提出都有其適應症(indication),並不一定名稱比較炫或是新提出的手術就是最好的方式。舉例:若國字臉的原因是下顎骨角很大或外展,但是下顎平面角度不錯,那流行的V臉手術可能對臉型改善幫助有限,甚至可能造成下臉過窄且視覺上拉長導致臉型怪異,比較理想的方式會是單純的下顎骨角切除。因此,醫師會依據每個人不同的需求採用適合的手術方式。畢竟達到美觀才是最終的目的,不是嗎?
 
最後,提供一個案例說明下顎削骨手術對臉型改善的影響。
 
這名女性已經接受過肉毒治療,但仍覺得臉太寬且過短,因此找我諮詢希望改善國字臉。仔細檢查後,發現其下顎骨骨角過大且下顎下緣過平,因而使顏面看起來既寬且短。 
因為其上下顎骨相對位置與咬合條件尚可,因此建議以下顎削骨手術合併下巴截骨整形手術來改善國字臉問題。但後來患者考慮後,決定僅接受下顎削骨手術。
 
老實講,不改變下巴的位置,整體的手術設計難度當然高了許多。為了使下顏面從下顎骨角往下巴方向的線條有延續性,且使下顎平面角達到理想的角度,手術的設計為切除過厚的下顎骨角,並將切線往前延伸切除部分下顎下緣。也就是骨角切除合併改良型的V臉手術。
那為什麼不採用窄臉手術呢?因為這次的手術僅針對下顎骨,並沒有動到顴骨(中顏面),因此,若將下顎骨寬度過於縮窄,則術後中顏面在視覺上會顯得異常寬大,反倒使臉型不協調。因此,此手術的設計著重於改善下顎骨的曲線並克服省略了下巴塑形手術可能導致的下顏面不連續性,目的在柔化臉部正面、斜向與側面的線條,達到美觀的目的。 
 
手術一樣採用3D軟體輔助設計骨頭切線。
充分準備後,手術於全身麻醉下進行。我們來看看手術後的改變(術後沒有再接受肉毒治療)。正面部分可以看到臉部線條自然的由額頭延伸至下巴,且臉型看起來比術前更修長。
 

微笑的時候也可以看到下臉線條明顯較術前更柔和。

 

側臉的改善更是明顯。我們可以發現雙側下臉線條自耳朵向前延伸,呈現自然的弧形。且因採用改良式的V臉手術,使下巴與下顎弧線能融為一體,不會有中斷感。

經過手術的修飾,是不是自然許多呢?

也許你會說:「這不是我要的,我要的就是很尖很窄的臉,我要小臉,小臉比較可愛。」
 
我懂,因為我聽過很多類似的要求。
 
但我要很直接的告訴大家,「小臉」不見得適合每個人。我在雕塑臉型時,並不是只考量「臉」,還必需參考頸部、身材、身高甚至是個性。臉型最重要的元素是與全身的「協調性」,唯有整體的考量,才能打造出一張適合的「臉蛋」。若只單純創造某種特殊臉型,就好比小女生偷穿媽媽的高跟鞋一樣,鞋子很美,小腳很可愛,但卻兜不在一起

本文提供簡略的說明與概念,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各位對下顎削骨有進一步的認識。但詳細的診斷與治療方式,仍須與醫師討論,方能得到最佳的改善。